七灵 > > 红楼: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> 第三百六十四章 微妙的师徒

第三百六十四章 微妙的师徒(1 / 3)

很快,贾琏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冯府。

可惜的是,这副样子在冯一博看来。

只觉得他的忧心更多的是能不能做好龙鳞卫的差事。

至于山东的事,自己该提点的都提点了。

最后的结果如何,就看他自己的觉悟了。

送走了贾琏,冯一博才到了李守中的院里。

他先去探望了一下李孟氏,陪着她和尤老娘等人说了会儿话。

好一番劝慰之后,就被李守中叫到了书房。

对于徒弟舍命寻找自己,李守中的心中是有些复杂的。

此时,师徒俩难得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。

向来不苟言笑的他也不再遮掩,直接带着几分训戒的意味道:

“一博,我明白你的孝心,也知道你的忠义,但为师还是要说一句。”

说到此处,李守中顿了顿,面色也越发严肃。

冯一博见此,连忙整容以待,恭谨的道:

“请恩师训示!”

见冯一博作洗耳恭听状,李守中才点点头,继续道:

“万一再遇到类似的情况,你万万不可再以身犯险了!”

这样的话,他在路上不知说过几次了。

但此时冯一博闻言,依旧恭谨的道:

“是,恩师!弟子知道了。”

可即使是这样,李守中还是不放心。

“你不知道。”

他一边摇头,一边起身绕过桌桉。

一直走到冯一博身前,直视半晌,再次叮嘱道:

“你要记住,你与别人不同,如今冯家刚见起色,这一大家子人都要依靠你,况且冯家人丁不旺,你若有个好歹,冯家可就绝后了!”

冯一博忙再次拱手低头,连道:

“是!恩师放心!弟子记住了!以后不会决然再以身犯险!”

李守中见他态度恭谨,点了点头,却还是忍不住又道:

“你要知道,就连两丁抽一之时,都要施行独子不征,所以不论是我,还是……谁,都不值得你搭上性命。”

回来的路上,有些话终究不方便说。

此时只有师徒二人,他才能说透一些。

除了皇帝和太后,还能有谁?

李守中这话,真的是推心置腹之言了。

一般来说,五丁抽一算是征兵的常态。

只有国家动荡的战乱时期,才可能会施行“两丁抽一”。

可即使是那样的时候,也必须要避免征辟独子。

也就是大多王朝即使到了绝境,也奉行的准则:

两丁抽一,独子不征。

因为独子一旦阵亡,一个家庭就没有未来了

这样的规定,是给每个家庭留下养家湖口的顶梁柱。

也是为每家留下传承的希望。

冯府之中,除了冯一博这个家主,就只一个女儿冯熳。

按照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来看,冯一博还肩负着家中传嗣的责任。

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根基:

孝!

不得不说,李守中为人端方,但却并非愚忠皇帝。

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在金陵蹉跎十余年。

换句话说,他忠于皇帝,也忠于国家。

但更忠于他自身浸淫一辈子的,那套礼法为主的儒家价值观。

儒家价值观的核心,就是一个“仁”字。

而《论语·学而里面就说:

“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。

《四书章句集注之中,程子也说过:

“孝弟是行仁之本,义礼智之本皆在此。”

换句话说,“仁义礼智”在儒家的价值观里,都要排在“孝”之后。

“孝”是儒家学说的根基,没有“孝”就谈不上“仁义礼智”。

皇帝也好,恩师也罢,都得排在“孝”的后面。

“恩师的话,弟子谨记!”

冯一博听李守中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,连连点头。

随后却又话锋一转,一脸正色的道:

“但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,太后和陛下可以不救,恩师却不能舍弃。”

元春和皇帝也不能不救,却也没必说出来。

冯一博理解李守中的苦心,但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。

说到这里,他也直视李守中,认真的道:

“您说这么多,通篇都是孝之一道,可您却忘了,弟子事师如父,亦为孝道啊!”

这话要放在之前,李守中可能还心安理得。

冯一博这个关门弟子为他养老,他为弟子遮风挡雨。

算是彼此依靠,也理所应当。

可冯一博现做到这个程度,让他怎么能不动容?

战乱之时选择逆行,为了找他还身陷敌营。

就算是亲儿子,又有几个能做到的?

一辈子就一个独女李纨,在冯一博身上看到了孺慕之情。

一时间,李守中心中感慨万千,纷至沓来。

“一博,你……”

他一张嘴,就差点哽咽。

李守中忙咽了口唾液,借机将通红的双眼挤了一下,才继续道:

“为师知你孝心可嘉,但此举不

最新小说: 我靠养尸发横财,阎王找我来单挑 苗疆秘闻录:火明谷 网游:剧毒术士 道门不幸:我靠直播逆天改命! 在这种妖怪学校,目标就是活下去 纵横诸天:从神雕侠侣开始 制霸北美:从一战劳工开始 人在斩瞳:打算躺平的我竟是天才 他站在荣耀之巅 网球王子:毫无死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