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灵 > > 红楼: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> 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国勋贵的尴尬处境

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国勋贵的尴尬处境(1 / 3)

一众勋贵从孝慈县出发,和皇帝车驾一起回转都中。

行进的速度慢到让人烦躁。

当然,烦躁的只是一众开国勋贵。

近一个月的时间,每天除了赶路就是祭祀。

还有一半时间景顺帝都在,他们都要随侍驾前。

这就导致,他们的时间十分碎片化。

再加上偶尔聚在一起,还各执一词。

直到现在也没能商量出个像样的对策来。

东海郡针对之事,就这么悬在那里。

让有海外生意的开国勋贵,都损失惨重。

每天都是一脸的苦相。

但别说!

倒是很符合丧礼的气氛。

不知道的,还以为他们为了老太妃伤心。

“王爷,要不咱们就答应了吧!”

南安王府来祭吊的,是二房的嫡子霍应焕。

他在都中任京营游击,是南安王府在都中的代言人。

南安王府虽远镇交趾,却也是海外生意最多的勋贵之一。

他们打着从江南到交趾的旗号,实则将货物运往南洋。

以期换取更多利益。

此时他悄悄的凑到,刚从御驾前回来的北静郡王车驾旁,又低声说道:

“咱们保举李守中入阁,圣上八成不予理会,到时候我们也算尽了力。”

显然,海外有生意的都已经急了。

霍之焕其实还算好的,毕竟他家的船队大多是自己的。

但他都有些沉不住气了,更何况那些有商队附在名下的勋贵?

早就请托多次,真的已经耗不起了。

“这阵子忙于国丧,一直也没法静下心来细说,眼看到了都中,咱们坐下来再好好商议一下。”

北静王的声音依旧不紧不慢,可惜很难让人在宁静心神。

“唉!”

霍之焕重重一叹,回头看了看一众期待的眼神,道:

“王爷得圣上垂青,赐予的财货田亩无数,可我们这些老亲若无海外的买卖,不少都要断顿,实在扛不住了。”

南安王府虽然不至于此,但霍之焕也不是在胡说八道。

他说的正是不少勋贵的真实情况。

随便翻开历史,看看各个朝代的初期。

不难发现,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,都是高度集权的。

这时候的勋贵,都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。

也是国家的顶层势力。

他们手握兵权,向外开拓,对内镇压。

掌握着国家大部分话语权。

但随着王朝发展,国势逐渐稳定,

勋贵们有了高官厚禄,也逐渐失去了进取之心。

再加上,占领的地盘需要有人管理。

教化民众,治理内政。

这时候,就要开科取士,以从天下选取人才。

任用的文官越来越多,士林就逐渐发展壮大。

慢慢的,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。

此消彼长之下,勋贵的权势就会慢慢走向衰落。

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勋贵集团就会逐渐失去话语权。

一点点走向没落。

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,需要几代人的更替。

不思进取的勋贵,在这个过程中,话语权被剥夺殆尽。

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。

当然,高瞻远瞩的勋贵也有。

如贾家前两代的国公,显然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。

他们建立族学,让族中子弟投身科举。

以期延续家族的荣耀。

但这样高瞻远瞩的人,终究是少数。

丝毫影响不到大势所趋。

大魏传承至今,到景顺帝已经第三代。

国土版图基本已经定型。

现在的大魏,正值国家的转型期。

很少再对外用兵。

对外政策上,基本已经转为守势。

开国勋贵传至第三代,甚至第四代。

超品的爵位已经越来越少。

不少勋亲贵戚为了维持体面,已经开始入不敷出。

为此,他们纷纷想办法开源节流。

节流终究还是有穷尽的一天,开源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
而勋贵们此时依旧手握重权,处于权力的上层。

捞钱的办法,实在太多。

但大多数人的方式都很简单粗暴。

有的囤积土地,顺便放贷收息。

有的出海走私,获得丰厚利润。

甚至还有的暗通塞外,以盐铁粮食换取利益。

总之,这些勋贵的选择。

多是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

也算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
像贾家这样老实的,已经少的出奇。

当然,也可能是贾府的爷们连这个意识都没有。

只能坐吃山空,等着穷途末路。

除了贾府,还有北静王也是个例外。

北静王

最新小说: 他站在荣耀之巅 纵横诸天:从神雕侠侣开始 我靠养尸发横财,阎王找我来单挑 人在斩瞳:打算躺平的我竟是天才 道门不幸:我靠直播逆天改命! 苗疆秘闻录:火明谷 制霸北美:从一战劳工开始 网游:剧毒术士 网球王子:毫无死角 在这种妖怪学校,目标就是活下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