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灵 > > 红楼: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> 第三百四十一章 殿前论道

第三百四十一章 殿前论道(1 / 3)

刘正这样一个谦谦君子,手下的小弟却都是纨绔。

凡是了解他几分为人的,都很难相信这样的事实。

不过对于目前的状况,刘正自己却还算满意。

唯一有些麻烦的,就是如何约束这些纨绔子弟。

实在是这些纨绔对“知行合一”一知半解,却把“君子之诛”玩出了花样。

孔子说少正卯那五恶,已经被他们用得炉火纯青。

刘正是想到冯一博平日的手段,让薛蟠这个有名的纨绔都服服帖帖,觉得他应该很善于此道。

所以他今日叫住冯一博,就是来问“道”的。

“浩然兄有教无类,已得了几分圣人真谛。”

冯一博听刘正说有了新的体会,不由调侃了一句,还笑着道:

“若是浩然兄只教了那些读书人,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本事,但让一众纨绔子弟都开始以君子的行为要求自己,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传颂呢?”

从传播的角度来看,刘正所为效果极佳。

就算惹了些麻烦,张松越也能罩得住他。

冯一博对此并不担心,反而觉得该想办法继续扩大战果。

刘正闻言,却哭笑不得的道:

“你可别捧我了,最近因为这些事搞得焦头烂额,我真快成纨绔头子了!”

说到此,他又隐隐有些担忧,叹道:

“我倒是没什么,就是……有些连累了老师。”

冯一博闻言,笑了笑,安慰道:

“老师德高望重,早就见惯了大风大浪,这点小事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!你安心传咱们的君子之道就好,若是过了,他自然会和你说的。”

刘正闻言点点头,却还是有些担忧的道:

“其实我明白,现在这样正是你想要的结果,但我觉得,是不是应该差不多了?或者,咱们别搞这么极端了,能不能温和一些?”

杨明新在旁附和道:

“对,君子温润如玉,最好传播起来也能‘润物细无声’。”

冯一博闻言,笑着应道:

“浩然兄,新民兄,两位若想继续,就需记住四个字。”

两人对视一眼,几乎同时道:

“愿闻其详。”

这时,冯一博轻轻吐出四个字:

“不破不立。”

听了这话两人不由面面相觑,杨明新更是重重叹了口气。

“唉!”

显然,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。

想要温和就破不了局,想要立住就只能继续。

冯一博见他们这个反应,就笑着道:

“古往今来,凡是改革就没有不流血牺牲的,虽然这话说的是朝堂改革,咱们要做的是风气改革,但道理是一样的。”

刘正一听,顿时皱眉。

流血就算了,还要牺牲?

而杨明新却眨了眨眼,显然明白了冯一博的意思。

这是要给内阁首辅张松越放血啊?

刘正这时也反应过来,却没接冯一博的话茬。

他总不能点头说:好,咱们就牺牲我老师一下吧?

所以,他自顾自的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:

“我只是怕继续下去,会被人当成王介甫,到时候就人人喊打了。”

说到这里,他眉头还微微一皱,有些怅然的道:

“我倒是不要紧,可若因为我们太过激进,把咱们的‘知行合一’归为异端邪说,就实在太可惜了。”

王介甫,就是北宋时期主导变法的王安石。

从南宋到晚清时期,士人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多以负面为主。

而这些负面的观点,就始于南宋高宗时期。

这位被人称作“完颜构”的南宋开国皇帝,甚至将北宋亡国的责任都推到了王安石的身上。

一众程朱理学的门人,在后面也对王安石的“荆公心学”进行了贬斥。

毕竟,这个学派的思想就是变法的主导思想。

被归为“异端学说”之中,也属理所当然。

好在,虽说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,但秦桧和完颜构这样的东西根本没得洗。

而被他们定为奸臣的王安石,却在后世逐渐翻了桉。

当然,此时的大魏可还没给王安石翻桉,因此刘正的担忧也不无道理。

可冯一博却知道,刘正真正担忧的不是这个。

若是他怕被定性为王介甫那样的激进改革派,就不会有如今的局面了。

他真正担忧的,其实还是牵连到张松越。

“若是牵连到别人就不做了,那就什么也做不成。”

既然刘正自顾自的说起自己的“担忧”。

那冯一博也自说自话,还补充道:

“当然,如果你认为不值得,或者觉得累了,那就放下吧!但是……”

两人看似各说各的,却都明白对方的意思。

刘正叹了口气,显然不想就这么放弃。

只听冯一博微微顿了顿,又郑重道:

“千

最新小说: 我靠养尸发横财,阎王找我来单挑 苗疆秘闻录:火明谷 网游:剧毒术士 道门不幸:我靠直播逆天改命! 在这种妖怪学校,目标就是活下去 纵横诸天:从神雕侠侣开始 制霸北美:从一战劳工开始 人在斩瞳:打算躺平的我竟是天才 他站在荣耀之巅 网球王子:毫无死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