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灵 > 历史军事 > 我的红楼生涯 > 第一百三十章 贾瑜的提议

第一百三十章 贾瑜的提议(1 / 2)

“这个混小子,又给朕惹事!”

看着龙案上那一大堆弹劾贾瑜的奏折,昌平帝就是一阵头大。

虽然自从贾瑜当上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后,弹劾他的折子就从未间断。

从“乱改祖制”到“易古之道,逆人之心”等等,各种理由都有。

虽然对于这些弹劾的折子昌平帝一般都是留中不发,但架不住下面的官员似乎就显示跟他卯上了,你留中不发是吧?那我就继续上折子,烦死你。

原本就为了辽东和潼关的战事火大的昌平帝终于发作了,对着戴权喝道:“去……把那个混小子给朕叫来,朕要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不多时,正在校场练兵的贾瑜匆匆来到了大明宫。

“贾瑜……你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看到贾瑜到来,昌平帝将一肚子的火器发泄到了他身上。

只见他抓起桌上一堆折子朝着他甩了过去,顿时噼里啪啦的散落了一地。

“朕让你好好练兵,你看看你……成天正事不干,破事一大堆。连练個兵都能给你折腾出一堆的歪门邪道来,你自己家看看……这些全都是弹劾你的。

你实话告诉朕,这个兵你还能不能练,不能练的话趁早说,朕换个人替你练!”

一进门就被劈头盖脑骂了一顿的贾瑜可谓是一脸的懵逼,他捡起地上的奏折随意翻看了一下,很快就明白了原因。

昌平帝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他,等他看完后冷声道:“说吧……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“没怎么回事啊。”

贾瑜不解道:“臣不过是自己试制了一批新的军服给那些火枪兵……嗯,火铳兵,穿上后感觉效果还不错,便让他们换上了。”

“换上了。”

昌平帝差点被气乐了,“你知不知道,私制军服,又私改军制,此乃大罪也。”

“臣没有擅改军服啊。”

贾瑜依旧一脸的无辜,“陛下,臣虽然给士卒们换了一批新军服,但也是事出有因啊,谁让兵部衙门不给臣拨发甲胄来着。

臣总不能让士卒们穿着百姓的衣裳吧?”

“呃……”

贾瑜这一记将军打了昌平帝一个措手不及及。

他愣了好一会才咬着牙道:“就算兵部不给你拨发甲胄,你不会自己做一些鸳鸯战袍吗?为何要别出心裁的做一套和西夷人相似的东西出来。”

“因为它便宜啊!”

贾瑜的回答依旧让昌平帝气得差点吐血,“臣给您算一笔账啊,您听听看有没有道理。

士卒一套普通的甲胄就是六七十两银子,将官的更高,少则数百两,多的甚至数千两,臣哪来的银子给全军士卒换上甲胄?

而臣自己制作的军服就不同了,一全套下来只需要五两银子即可。

有鉴于此,臣干嘛放着便宜的东西不要,偏偏去买贵的?

而且您也别小瞧西夷人的军服,起码人家的服饰穿戴方便,最重要的是省布料啊。”

看着款款而谈的贾瑜,昌平帝有些麻了。

虽然早知道这小子会狡辩,但没想到这里有还挺强大的,说得自己居然无言以对。

无奈的叹了口气,指着他道:“你啊……还真是不让朕省心。

朕这些日子宵衣旰食,忧心匆匆,可有人还净给朕出幺蛾子,你啊!”

贾瑜看着几日不见仿佛又苍老了不少的昌平帝,嘴唇蠕动了一下,只是话到嘴边却又被他咽了回去。

他知道,安慰的话说得再多也不如搞出一件实事让人开心。

他想了想,“陛下,臣知道,这些日子随着蒙古鞑子叩关,东虏围攻沈阳,如今神京城内人心惶惶。

臣有一侧,不但可振奋京城内的民心,还能正面应对那些成天吃饱没事干的言官对微臣的污蔑。”

“是嘛……说说看!”

昌平帝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能想出一个点子来,一时间好奇心被勾了起来。

“办法很简单,举办一场阅兵!一场让全神京百姓都能观看的阅兵!”贾瑜不假思索的说。

“阅兵!”

昌平帝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,不过嘛……华夏文字的精髓就是,即便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的人,也依然可以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这个词。

“对……就是阅兵,也就是类似于观兵,讲武的意思。”

听到这里,昌平帝不禁瞪了这混小子一眼,观兵就观兵,这小子偏偏别出心裁的弄出了一个阅兵的词语。

不过他又回味了一下,发现这个词还是挺贴切的,比起观兵、讲武更贴近。

阅……便是检阅,兵即为士卒,检阅士卒,这就容易理解多了。

对于阅兵这种事昌平帝还是知道的。

华夏自古就有阅兵的传统,最早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048年那次著名的”孟津观兵”。

周武王召集诸侯在孟津举行阅兵,当时参加阅兵的诸侯有八百之数。

在会上周武王进行誓师,史称“孟津之誓”。

昌平帝对于阅兵自然是不陌生的,大夏自开国后也有过几次阅兵,不过彼时的阅兵大都只是皇帝和一众文武百官们参加。

最新小说: 舍弟诸葛亮 悍明 武布中华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抗清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